米乐直播安装下载
全国客服热线:

0519-83188355

圆形冷却塔

  • 米乐直播安装下载
米乐直播安装下载

9186他俩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一位是交大校友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1930年出生,江苏苏州人,中国党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还是西安交大校友,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系(1956年随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今西安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据西安交通大学官网介绍,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顾元昌在书法上颇有造诣。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图书馆事业家。大家以为顾诵芬长大后一定会继承父亲的事业,致力于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中国国土上狂轰滥炸,躲在桌子底下的顾诵芬暗下决心,“假如没有飞机,我们的祖国将来还是要受人欺负,我长大要设计飞机,保卫祖国。”

  高中毕业后,顾诵芬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航空系,结果全都录取了。但当时,17岁的哥哥因得了伤寒去世,母亲舍不得顾诵芬远离,最终留在上海入读交通大学航空系。

  1951年8月,顾诵芬毕业后来到刚组建的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5年后,航空工业局在沈阳建立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当时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设计室团队平均岁数仅22岁,顾诵芬承担的是飞机气动布局设计的任务。

  1958年7月26日,歼教1飞机在沈阳首飞成功。“此后,顾诵芬又成功完成初教1(后改为初教6)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务,创立了我国自主的气动力设计方法。

  1964年10月,歼8飞机开始研制,顾诵芬坚定认为自行设计十分必要。机头进气还是两侧进气?选用什么样的雷达?方向稳定性、纵向稳定性问题如何来解决?顾诵芬带领团队一个个攻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1965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也正式宣告终结了中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

  1976年,他开始参与歼8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5年正式定型,同年10月,歼8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名单上,顾诵芬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后来,顾诵芬又主持了歼8Ⅱ的设计工作,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军迷都知道,歼8系列飞机作为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服役近半个世纪,为保卫我国领空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

  2001年6月,在王大珩、师昌绪、顾诵芬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中国工程院机械运载学部成立了以院士为主,吸收行业内外专家的我国大型运输机发展的策略咨询课题组。顾诵芬不顾年事已高,亲自走访空军,赴上海、西安两地调研。

  2002年6月,一份题为《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思路》咨询课题报告完成了。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国家决策中吸收了顾诵芬建议的核心内容。

  王大中,1935年出生,中国党员,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毕业留校后不久,王大中就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参与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屏蔽试验反应堆的设计和建设。当时,世界核能发展也刚刚起步,各国对反应堆的研究非常保密,唯一可以借鉴的资料,是苏联人的一张图纸。

  经过整整6年的努力,这个平均岁数只有23岁半的团队终于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零功率反应堆和屏蔽试验反应堆。去参加了的王大中从反应堆物理设计,到零功率反应堆物理实验,再到反应堆热工水力学设计与实验,从做模型、挖地基、搬砖头,到调试运行,全部去参加了,逐渐成长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和战略思维的领头人。

  上世纪80年代,王大中主持领导建成世界首座一体化壳式核供热堆-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新领域。

  近20年来,积极倡导并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于2000年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今年9月,建在山东石岛湾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这些成果,与王大中数十年持之以恒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密不可分。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1994年至2003年,王大中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奖金标准做了调整。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同时,按照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奖章规制,首次设计制作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奖章,并优化了国际合作奖奖章和国家科技奖奖励证书。

  简言之,作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那些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

  截至2021年11月,除了2004年度、2015年度两度空缺之外,共有35位获奖科学家获得该奖,平均岁数超过了80岁。

  这些扎根在我国所有的领域的奠基人、开拓者,可以让我们敬仰、学习。他们是真正的国之栋梁。